Phone: Email:

武汉轻工大学官网网站

2023-12-28 21:42:01 31
招生电话:027-83921022,027-83928885
电子邮箱:zsb@whpu.edu.cn

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湖北省第一批本科招生高校。学校现有常青和金银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现设17个教学院(部),举办有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000余人;校舍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6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87万余册,数据库49种,电子图书230万余册,电子期刊45万余册,拥有7个优势特色学科相关数据库和机构知识库平台,是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湖北省自动化水平优秀级图书馆。

学校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着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不断强化学习、应用、探究、创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有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一大批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拥有实验教学(中心)27个,其中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近三届省级教学成果评选中,获优秀教学成果奖3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学校以“常青科技文化艺术节”、创业大赛等为依托,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每年均荣获大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他们以“能吃苦、能干事、能创业、能创新”的优良素质,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特色兴校”战略。聚焦“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领域,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农学和管理学为两翼,工、农、管、理、经、法、文、医、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现有本科专业7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0个,交叉学科硕士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类别(16个领域),其中 “国内一流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4个,“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拥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67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建有中国油脂博物馆。学校被列为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了一支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知识功底扎实、富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省部级专家名师120余人。学校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千人、国家高端外专、湖北省“百人计划”和“楚天学者计划”等90余位高端人才担任特聘教授。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是全国食品、畜牧饲料、水产行业重要的研发基地,是国家粮食行业(武汉)教育培训基地,特色优势明显。近年来,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67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56余项;出版著作、教材880余部;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6项。获授权专利24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930余项。学校瞄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和湖北现代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改造升级等战略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学科及科研优势,当好行业科技“孵化器”和企业发展“助推器”,培植了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粮油食品饲料品牌,扶持了一批国内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地方支柱产业,为行业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优秀组织单位”、“首批湖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俄罗斯、智利、日本、韩国、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20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组织建立了国际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科研合作。学校坚持推进国际化办学,稳步发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实施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实施国际学生学历教育项目,招收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的国际学生,做好“留学轻工大”品牌。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通过以党风带教风、以教风促学风、形成优良校风,不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党委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先进党委中心组等荣誉称号;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数十项荣誉。

砥砺风雨,谱就华章,武汉轻工大学始终与祖国共奋进。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秉承“明德、积学、砺志、笃行”的校训,弘扬“爱国爱校、艰苦创业、团结拼搏、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传统,聚焦“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领域,不断改革创新,着力内涵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

                                                                             (数据更新至2023年7月)

学校领导
武汉轻工大学校历(2023-2024学年)

联系我们

国内一流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湖北省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学科、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主干学科,并入选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名单。在艾瑞深校友会中国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居第6,近年来均上榜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和“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以本学科为主要支撑的“农业科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依托本学科建设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并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

一、学科特色鲜明

本学科,践行大食物观,聚焦“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领域,形成了“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食品科学”“食品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等积淀深厚的学科方向。创新油脂高值化加工技术,制修订油料油脂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67项,守护了我国食用油健康安全;突破谷物多维高效利用技术,研制成套装备及生态高值产品,开创了营养米面制品工业化生产新局面;攻克富硒植物种质资源选育、富硒食品创制与功能评价等“卡脖子”难题,引领了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本学科建设打造全国粮食行业重要人才基地、创新高地和技术转移中心,在国内外食品行业享有良好声誉和知名度。

二、学科队伍实力强

学科梯队结构完善。现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0%以上,博士教师占比90%以上,具有海外半年以上留学经历的教师占比70%以上。通过引培并举,营造“一流学科人才特区”环境,汇聚学科建设急需的高水平领军人才。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共4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楚天学者等高端人才24人。

特色创新团队布局合理。依托国家、省部级人才计划平台和入选专家,采用“揭榜制”组建创新团队,形成“大师+团队+平台”的高水平创新团队格局。拥有教育部新工科硒产业现代新技术教学团队、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湖北省教学团队。

三、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建设了一批高能级科研平台。本学科建有大宗粮油精深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食用油质量与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转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硒资源研究与生物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粮食局粮油资源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粮食产业(食用油料蛋白高值化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粮食技术转移中心、农产品加工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食品绿色加工技术与智能装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食品营养与健康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粮油食品分析检验测试中心(CMA和CMAF资质)、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等省部级科研平台近30个。本学科依托这些科研平台,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培育了一批国家级项目与成果。该学科瞄准食品科学领域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重点攻关。曾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30余项,其中,高效节能小麦加工新技术、油料功能脂质高效制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创制等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稻米油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粮食“产后仓前处理”高效低耗关键设备创制及应用等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8项。近五年来,主持粮油储藏品质保持减损新技术研究(国家粮食公益项目)、长江中下游克氏原鳌虾(小龙虾)全产业链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微藻蛋白新型食品全链条风险因子高效识别与主动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40余项,公开发表三大索引收录论文近20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近150件,出版专著和教材30余部。

制定了一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编制菜籽油、牡丹籽油、食用调和油、起酥油等系列油料及油脂的国家标准,优质稻谷、玉米胚、袋装方便面全自动包装生产线等谷物相关国家标准,以及高有机硒食品原料、硒农业通用术语等团体标准,共计70余项。修订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国际CAC标准等,提升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国际贸易话语权的实力。

四、人才培养质量高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融合本学科优势,在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科学设置专业方向及课程核心模块,探索“三维一体”的新工科融合教育发展模式,实施创新创业工程育人培养计划,强化“大食品”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提升。近年来,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

实施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机制。加强专业建设,按照国际等效原则,完善专业评估方案,开展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OBE专业认证理念,以工程认证促进学科专业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粮食工程2个专业相继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平台。实施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培育项目和各类教学工程项目,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平台,形成创新教育管理和激励机制,构建学科与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升学率保持在35%以上,每年有多名研究生获批“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五、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本学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树立大食物观”的指示精神,聚焦国家粮食安全、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战略需求,紧密对接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和10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与湖北“现代农产品加工、大健康”2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9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高度契合,为服务国家和支撑湖北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好产业科技“排头兵”。围绕现代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在粮油绿色加工、质量安全检测、专用配料研发、健康食品开发、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面攻克并转化了一批核心技术,支撑了克明面业、仟吉食品、麻辣王子、洪森粮油、荆楚源油脂、恩施德源、唐人神、铁骑力士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当好产业政策“智囊团”。作为“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单位,牵头编制和修订油料/油脂国家和行业标准20余项;湖北省现代农产品加工和硒产业发展的建言献策获得省主要领导签批,牵头编制了《湖北省现代农产品加工“十四五”规划》《湖北省硒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规划;近五年,向湖北各地市州派遣科技副市(州)长20多人次,派遣科技特派员50多人次。

当好产业发展“助推器”。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湖北20余个地市州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精准服务湖北乡村振兴,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与荆门市联合打造了全国粮食主产区“中国农谷”,与钟祥市共建了湖北省第一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为襄阳市和安陆市分别打造了“中国有机谷”和“中国粮机之都”,助力恩施州实施“硒+X”产业战略并建成“世界硒都”。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本学科,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国际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科研合作。举办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精品双语课程体系;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实施国际学生学历教育项目,招收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的国际学生。实施海外研学计划,与海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并支持骨干教师赴外进修;参与各种形式国际交流的研究生达到30%,具有3个月以上海外游学经历的达到20%。近年来成功举办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暨粮食安全与健康国际研讨会等多场国际学术会议,学科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职能部门

直属单位

国内一流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湖北省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学科、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主干学科,并入选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名单。在艾瑞深校友会中国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居第6,近年来均上榜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和“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以本学科为主要支撑的“农业科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依托本学科建设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并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

一、学科特色鲜明

本学科,践行大食物观,聚焦“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领域,形成了“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食品科学”“食品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等积淀深厚的学科方向。创新油脂高值化加工技术,制修订油料油脂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67项,守护了我国食用油健康安全;突破谷物多维高效利用技术,研制成套装备及生态高值产品,开创了营养米面制品工业化生产新局面;攻克富硒植物种质资源选育、富硒食品创制与功能评价等“卡脖子”难题,引领了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本学科建设打造全国粮食行业重要人才基地、创新高地和技术转移中心,在国内外食品行业享有良好声誉和知名度。

二、学科队伍实力强

学科梯队结构完善。现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0%以上,博士教师占比90%以上,具有海外半年以上留学经历的教师占比70%以上。通过引培并举,营造“一流学科人才特区”环境,汇聚学科建设急需的高水平领军人才。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共4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楚天学者等高端人才24人。

特色创新团队布局合理。依托国家、省部级人才计划平台和入选专家,采用“揭榜制”组建创新团队,形成“大师+团队+平台”的高水平创新团队格局。拥有教育部新工科硒产业现代新技术教学团队、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湖北省教学团队。

三、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建设了一批高能级科研平台。本学科建有大宗粮油精深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食用油质量与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转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硒资源研究与生物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粮食局粮油资源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粮食产业(食用油料蛋白高值化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粮食技术转移中心、农产品加工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食品绿色加工技术与智能装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食品营养与健康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粮油食品分析检验测试中心(CMA和CMAF资质)、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等省部级科研平台近30个。本学科依托这些科研平台,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培育了一批国家级项目与成果。该学科瞄准食品科学领域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重点攻关。曾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30余项,其中,高效节能小麦加工新技术、油料功能脂质高效制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创制等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稻米油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粮食“产后仓前处理”高效低耗关键设备创制及应用等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8项。近五年来,主持粮油储藏品质保持减损新技术研究(国家粮食公益项目)、长江中下游克氏原鳌虾(小龙虾)全产业链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微藻蛋白新型食品全链条风险因子高效识别与主动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40余项,公开发表三大索引收录论文近20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近150件,出版专著和教材30余部。

制定了一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编制菜籽油、牡丹籽油、食用调和油、起酥油等系列油料及油脂的国家标准,优质稻谷、玉米胚、袋装方便面全自动包装生产线等谷物相关国家标准,以及高有机硒食品原料、硒农业通用术语等团体标准,共计70余项。修订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国际CAC标准等,提升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国际贸易话语权的实力。

四、人才培养质量高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融合本学科优势,在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科学设置专业方向及课程核心模块,探索“三维一体”的新工科融合教育发展模式,实施创新创业工程育人培养计划,强化“大食品”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提升。近年来,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

实施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机制。加强专业建设,按照国际等效原则,完善专业评估方案,开展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OBE专业认证理念,以工程认证促进学科专业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粮食工程2个专业相继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平台。实施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培育项目和各类教学工程项目,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平台,形成创新教育管理和激励机制,构建学科与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升学率保持在35%以上,每年有多名研究生获批“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五、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本学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树立大食物观”的指示精神,聚焦国家粮食安全、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战略需求,紧密对接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和10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与湖北“现代农产品加工、大健康”2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9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高度契合,为服务国家和支撑湖北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好产业科技“排头兵”。围绕现代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在粮油绿色加工、质量安全检测、专用配料研发、健康食品开发、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面攻克并转化了一批核心技术,支撑了克明面业、仟吉食品、麻辣王子、洪森粮油、荆楚源油脂、恩施德源、唐人神、铁骑力士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当好产业政策“智囊团”。作为“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单位,牵头编制和修订油料/油脂国家和行业标准20余项;湖北省现代农产品加工和硒产业发展的建言献策获得省主要领导签批,牵头编制了《湖北省现代农产品加工“十四五”规划》《湖北省硒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规划;近五年,向湖北各地市州派遣科技副市(州)长20多人次,派遣科技特派员50多人次。

当好产业发展“助推器”。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湖北20余个地市州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精准服务湖北乡村振兴,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与荆门市联合打造了全国粮食主产区“中国农谷”,与钟祥市共建了湖北省第一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为襄阳市和安陆市分别打造了“中国有机谷”和“中国粮机之都”,助力恩施州实施“硒+X”产业战略并建成“世界硒都”。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本学科,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国际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科研合作。举办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精品双语课程体系;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实施国际学生学历教育项目,招收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的国际学生。实施海外研学计划,与海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并支持骨干教师赴外进修;参与各种形式国际交流的研究生达到30%,具有3个月以上海外游学经历的达到20%。近年来成功举办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暨粮食安全与健康国际研讨会等多场国际学术会议,学科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国内一流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湖北省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学科、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主干学科,并入选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名单。在艾瑞深校友会中国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居第6,近年来均上榜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和“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以本学科为主要支撑的“农业科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依托本学科建设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并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

一、学科特色鲜明

本学科,践行大食物观,聚焦“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领域,形成了“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食品科学”“食品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等积淀深厚的学科方向。创新油脂高值化加工技术,制修订油料油脂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67项,守护了我国食用油健康安全;突破谷物多维高效利用技术,研制成套装备及生态高值产品,开创了营养米面制品工业化生产新局面;攻克富硒植物种质资源选育、富硒食品创制与功能评价等“卡脖子”难题,引领了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本学科建设打造全国粮食行业重要人才基地、创新高地和技术转移中心,在国内外食品行业享有良好声誉和知名度。

二、学科队伍实力强

学科梯队结构完善。现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0%以上,博士教师占比90%以上,具有海外半年以上留学经历的教师占比70%以上。通过引培并举,营造“一流学科人才特区”环境,汇聚学科建设急需的高水平领军人才。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共4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楚天学者等高端人才24人。

特色创新团队布局合理。依托国家、省部级人才计划平台和入选专家,采用“揭榜制”组建创新团队,形成“大师+团队+平台”的高水平创新团队格局。拥有教育部新工科硒产业现代新技术教学团队、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湖北省教学团队。

三、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建设了一批高能级科研平台。本学科建有大宗粮油精深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食用油质量与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转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硒资源研究与生物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粮食局粮油资源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粮食产业(食用油料蛋白高值化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粮食技术转移中心、农产品加工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食品绿色加工技术与智能装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食品营养与健康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粮油食品分析检验测试中心(CMA和CMAF资质)、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等省部级科研平台近30个。本学科依托这些科研平台,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培育了一批国家级项目与成果。该学科瞄准食品科学领域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重点攻关。曾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30余项,其中,高效节能小麦加工新技术、油料功能脂质高效制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创制等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稻米油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粮食“产后仓前处理”高效低耗关键设备创制及应用等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8项。近五年来,主持粮油储藏品质保持减损新技术研究(国家粮食公益项目)、长江中下游克氏原鳌虾(小龙虾)全产业链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微藻蛋白新型食品全链条风险因子高效识别与主动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40余项,公开发表三大索引收录论文近20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近150件,出版专著和教材30余部。

制定了一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编制菜籽油、牡丹籽油、食用调和油、起酥油等系列油料及油脂的国家标准,优质稻谷、玉米胚、袋装方便面全自动包装生产线等谷物相关国家标准,以及高有机硒食品原料、硒农业通用术语等团体标准,共计70余项。修订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国际CAC标准等,提升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国际贸易话语权的实力。

四、人才培养质量高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融合本学科优势,在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科学设置专业方向及课程核心模块,探索“三维一体”的新工科融合教育发展模式,实施创新创业工程育人培养计划,强化“大食品”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提升。近年来,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

实施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机制。加强专业建设,按照国际等效原则,完善专业评估方案,开展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OBE专业认证理念,以工程认证促进学科专业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粮食工程2个专业相继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平台。实施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培育项目和各类教学工程项目,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平台,形成创新教育管理和激励机制,构建学科与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升学率保持在35%以上,每年有多名研究生获批“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五、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本学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树立大食物观”的指示精神,聚焦国家粮食安全、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战略需求,紧密对接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和10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与湖北“现代农产品加工、大健康”2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9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高度契合,为服务国家和支撑湖北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好产业科技“排头兵”。围绕现代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在粮油绿色加工、质量安全检测、专用配料研发、健康食品开发、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面攻克并转化了一批核心技术,支撑了克明面业、仟吉食品、麻辣王子、洪森粮油、荆楚源油脂、恩施德源、唐人神、铁骑力士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当好产业政策“智囊团”。作为“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单位,牵头编制和修订油料/油脂国家和行业标准20余项;湖北省现代农产品加工和硒产业发展的建言献策获得省主要领导签批,牵头编制了《湖北省现代农产品加工“十四五”规划》《湖北省硒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规划;近五年,向湖北各地市州派遣科技副市(州)长20多人次,派遣科技特派员50多人次。

当好产业发展“助推器”。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湖北20余个地市州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精准服务湖北乡村振兴,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与荆门市联合打造了全国粮食主产区“中国农谷”,与钟祥市共建了湖北省第一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为襄阳市和安陆市分别打造了“中国有机谷”和“中国粮机之都”,助力恩施州实施“硒+X”产业战略并建成“世界硒都”。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本学科,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国际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科研合作。举办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精品双语课程体系;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实施国际学生学历教育项目,招收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的国际学生。实施海外研学计划,与海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并支持骨干教师赴外进修;参与各种形式国际交流的研究生达到30%,具有3个月以上海外游学经历的达到20%。近年来成功举办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暨粮食安全与健康国际研讨会等多场国际学术会议,学科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优势特色学科

序号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1

理学

生物学

2

工学

机械工程

3

信息与通信工程

4

化学工程与技术

5

食品科学与工程

6

软件工程

7

农学

畜牧学

8

医学

药学

9

管理学

工商管理学

10

交叉学科

硒科学与工程

科研概况

我校科研优势特色突出,食品科学与工程被列入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67个,其中,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粮食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级平台2个,食用油质量与安全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7个,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

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67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56余项;出版著作、教材880余部;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6项。获授权专利24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930余项。

多年来,在“大食品”领域,学校协同具有一流学科的高校,汇聚科研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聚集行业领军企业,形成学校与科研机构、行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优秀组织单位”“首批湖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



  • 47个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

  • 1300余项学校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

  • 105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

  • 214项获得发明专利

国家级平台
省部级平台
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
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7)


招生工作

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坐落于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的大汉口,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重点高校、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湖北省老牌一本招生高校。学校聚焦“新工科”,服务“新农科”,发力“新医科”,协同“新文科”,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特色发展,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农学和管理学为两翼,工、农、管、理、文、经、医、艺、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武汉轻工大学现有常青和金银湖两个校区,设17个教学院(部),举办有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0000余人。拥有本科专业7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4个,优势特色学科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交叉学科硕士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6个,湖北省立项建设博士点3个;被列为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55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建有全国唯一的“中国油脂博物馆”。



  • 2

    常青和金银湖两个校区

  • 17

    教学院(部)

  • 20000余人

    全日制在校学生

  • 70

    本科专业

  • 4

    国家级特色专业

  • 31

    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14

    优势特色学科

  • 13余篇

    一级学科硕士点

  • 6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武汉轻工大学202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为规范学校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工作(以下简称招生工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的校名为武汉轻工大学,英文名称为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国标代码:10496。

第三条 学校设有常青校区(武汉市东西湖区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和金银湖校区(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环湖中路36号)。

第四条 学校办学类型为国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第五条 学校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 学校设立普通本科招生委员会和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招生政策,讨论决定招生工作重大事宜。成员由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校友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组长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普通本科招生委员会下设招生办公室,是学校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  学校招生工作接受学校纪检监察机构、各省级招办、考生、家长、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八条 招生计划分配的原则和办法:学校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各省(区、市)的生源情况,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科学、合理分配。

第九条 学校招生办公室根据湖北省教育厅核准的年度招生规模及有关规定编制学校分省分专业计划,经学校招委会审议,报主管部门审批后由各省级招办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学校预留计划不超过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用于调节我校在各省(区、市)生源的不平衡。预留计划的使用坚持集体议事、集体决策、公开透明原则,主要安排在报考我校人数较多且预投档分数较高的省(区、市)。

第四章 录取要求

第十一条 学校各专业(类)男女生录取比例不限。

第十二条 往届生录取依照各省(区、市)招生文件的有关规定,学校在录取时与应届生一视同仁。

第十三条 学校对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如对考生电子档案中体检结果有异议,学校将及时通知考生进行复检。考生须在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进行复检,主检医师应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担任。如考生不能按规定时间和要求进行复检或复检不合格,学校可以不予录取。

第十五条 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英国蒂赛德大学(Teesside  University)合作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美国南犹他大学(Southern Utah University)合作举办工程管理、广告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以上项目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第十六条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翻译)只招收英语语种的考生,其它非外国语言文学类的专业(类)不限制外语语种,但学生进校后原则上以英语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学校另开设有日语、德语等语种课程,学生可选择修读。

第五章 录取规则

第十七条 按照“学校负责、省级招办监督”的原则实施新生录取工作。

第十八条 学校在调档时,认可教育部和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政策性增加分数或降低分数投档,但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投档条件的,按教育部规定只能取最高的一项分值,且加分值不得超过20分。我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专业不安排分省分专业计划,不认可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

第十九条 学校根据在生源省(区、市)的招生计划数,结合生源分布情况,确定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学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并确保符合录取规则的调档考生能够录取。

第二十条 学校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实行“分数优先”原则,但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投档录取及同分排序规则分别按照当地相关招生文件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2023年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专业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广告学(中外合作办学),只录取填报有上述专业志愿的考生。录取的学生入学后不得转换到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外的其他专业。

第二十二条 学校设计学类录取要求考生专业成绩必须达到生源所在省(区、市)划定的省级统考本科专业合格线,且文化成绩达到相应批次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根据综合成绩=高考文化成绩(含政策性加分)×40%+省级统考专业成绩×60%,按照考生的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若省级考试招生主管部门有具体的平行志愿投档规则,按其投档办法执行。

第二十三条 学校对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录取根据教育部和生源地省级招办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对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在其专业志愿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学校将给予退档处理。

第六章 收费标准及其他

第二十五条 学校严格按照湖北省发改委、湖北省财政厅和湖北省教育厅核定的收费标准及方式执行收费。

第二十六条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湖北省相关学生资助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资助和帮扶,并积极做好资助服务工作。

第二十七条 考生凭录取通知书可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并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及有关要求,办理报到等手续。不能按时报到的已录取考生,在入学通知书规定报到时间后的二周内,应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可延期报到。对未经学校同意逾期不报到的考生,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十八条 新生入学后的资格审查和复查按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第二十九条 为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实行主、辅修制度,制定了转专业相关政策和办法,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和良好的个性发展空间。

第三十条 学生学业期满,符合毕业要求,颁发国家承认的武汉轻工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第三十一条 学校普通本科招生咨询电话:027-83928885、83921022,网址:https://zsb.whpu.edu.cn,微信公众号:whpuzsb,电子邮箱:zsb@whpu.edu.cn。

第七章 违规行为处理

第三十二条 考生、考试工作人员、招生工作人员、社会其他人员在学校招生考试中的各种违规行为的处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章程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由学校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学校原有的关于招生工作的文件、规定与本章程相冲突时,以本章程为准。如在正式招录前,遇国家或省级以上招生考试机构的政策法规变化,以变化后的规定为准。

武汉轻工大学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坐落于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的大汉口,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重点高校、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湖北省老牌一本招生高校。为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培养具有较高运动水平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根据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规定,结合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发展需要,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面向全国招生。

一、招生计划

项目

位置

计划

文化课

单独考试计划

文化课全国统考计划

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5%

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男子篮球(五人制)

前锋、后卫

0-4

0-2

0-2


中锋

0-1


0-1


女子篮球

(五人制)

前锋、后卫

0-4

0-2

0-2


中锋

0-1


0-1


女子足球

(十一人制)

前锋、前卫、后卫

0-10

0-1

0-2

0-7

守门员

0-1



0-1

男子羽毛球


0-7

0-1

0-1

0-5

女子羽毛球


0-7

0-1

0-1

0-5

合计


35

7

10

18

注:招生计划分为文化课单独考试计划和文化课全国统考计划两大类别,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的考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个类别报考,并参与这个类别的专业成绩排名。

二、报名条件

(一)考生应同时具备以下报名条件:

1.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方可参加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报名:

(1)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且高中阶段在省级(含)以上比赛中获得集体项目前六名的主力队员或个人项目前三名者;

(2)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者。

2.符合2023年高考报名条件,选择“文化课全国统考”的考生须报名参加高考;选择“文化课单独考试”的考生须报名参加体育总局统一组织的单独招生文化课考试。

(二)条件要求:

1.每人限报一个文化课考试类别和具体测试位置,其中报考男子篮球或女子篮球项目的中锋位置,男子身高须达到1.95米(含)以上,女子身高须达到1.80米(含)以上;

2.考生所持本人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中的运动项目应与报考的运动项目一致,否则视为报名项目证书无效;

3.考生报考的项目,如所在省(区、市)统一组织高水平运动队省级统考,考生均应参加省级统考且成绩达到合格及以上;

4.凡以集体项目比赛成绩取得运动员等级证书的考生,须由所代表的单位(学校或体育部门)出具证明材料(见附件1),证明考生为该集体项目中的主力上场队员;

5.凡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必须提供与高级中等教育相当的学习证明和成绩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助学校对其资格进行认定。未经资格认定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得报考。

三、报名

符合报名条件的意向考生,请于2023年1月10日8点至2月20日17点前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http://gaokao.chsi.com.cn/gspyddbm)报名并确认志愿,报名截止前,考生须将以下材料电子扫描件上传至系统:

1.《武汉轻工大学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报名申请表》(网上报名成功后通过平台打印申请表,由本人亲笔签名,教练员签署推荐意见,所在学校或单位审核盖章)扫描件;

2.运动员等级证书扫描件、等级证书查询认证结果截图或发证机关的书面证明扫描件;

3.符合报名条件的比赛获奖证书、比赛秩序册和成绩册扫描件(三者必须为同一比赛的相关材料,否则视为报名无效;请将本人名字标出;如秩序册、成绩册原件过厚,可仅上传封面、目录和有本人信息的相关页面,但专业测试现场报到时须提供整册原件;如有多次获奖均符合条件的,仅提供其中一次即可);

4.二代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

5.凡以集体项目比赛成绩取得运动员等级证书的考生,须提供主力上场队员证明扫描件;

6.凡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须提供学习证明和成绩单扫描件。

学校不接收纸质材料。考生上传扫描件申请表编号必须与报名系统中一致,逾期未完成报名或未按要求上传相关报名材料者视为无效报名。

四、资格审核

学校组织专家对考生报名资格进行审核,将于2023年3月1日前在学校本科招生网公布资格审核通过名单。

五、专业测试

(一)足球、羽毛球项目测试安排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规定,足球、羽毛球项目实施全国统考,考生须留意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相关通知,自行报名并参加全国统考。我校将根据全国统考成绩情况提出足球、羽毛球项目合格成绩要求,确定我校考试合格名单。

(二)篮球项目测试安排

现场报到:

1.报到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报到时须出示《武汉轻工大学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申请表》、二代身份证、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比赛获奖证书、比赛秩序册、成绩册等申请材料的原件;

3.集体项目考生须提供主力队员证明的原件,同等学力考生须提供学习证明和成绩单的原件,篮球项目的男子中锋或女子中锋须现场量身高;

4.考生须提前购买专业测试期间本人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报到时须提交保险单据原件,签订《反兴奋剂承诺书》,未购买保险或拒签承诺书者视为主动放弃考试资格;

5.考生须提前网上缴纳测试费用(缴费通道将于报名结束后另行发布),不接受现场缴费,缴费标准:120元/人。

适应场地:

1.适应时间:另行通知

2.适应地点:武汉轻工大学(金银湖校区)体育馆,考生凭准考证入场。

测试时间:

项目

测试时间

测试地点

篮球

测试时间另行通知

武汉轻工大学(金银湖校区)体育馆

测试要求:

1.考生应持二代身份证和准考证原件准时到达测试地点参加检录,迟到15分钟及以上者不予检录,视为自动放弃考试资格。

2.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测试过程将进行全程录像。

3.测试成绩(完成次数、时间、距离等)当场向考生公布,并请考生签字确认。

4.考生测试期间相关技术问题申诉,必须在测试期间解决,测试结束后不接受此类问题申诉。

测试程序:

专业测试严格按照学校招生简章中公布的《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专项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见附件2)进行。

六、成绩发布

1.学校在考生专业测试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将考试成绩上传“教育部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考生可在报名平台中查询成绩。

2.考生对学校考试成绩有疑问的,可于成绩发布之日后3个工作日内,向学校招生办公室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学校只对成绩是否存在漏评、加分错、登分错等情况进行复核,不重新评分,复核结果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考生,逾期不予受理。

3.考生对复核结果不满意的,可向学校信访部门(学校办公室)提出书面专业测试争议申诉。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将在7个工作日内将专业测试争议申诉结果答复考生。

七、合格名单

学校按照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依据考生专业测试成绩,分项目分位置择优确定合格名单,合格考生人数不超过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计划的2倍。

学校通过本科招生网和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合格考生信息,未经公示或公示没有通过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

八、录取

学校将充分考虑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标准,确定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所有拟录取考生须在2023年6月30日前,与学校签订《武汉轻工大学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协议书》,同时要按生源地省级考试招生机构要求填报学校志愿及录取专业,否则视为主动放弃录取资格。

(一)文化课全国统考考生

学校面向二级运动员及以上的统考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最低要求一般不低于生源省份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少数专业测试成绩特别突出的考生,不低于生源省份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5%,公示的此类考生人数不超过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计划的30%。在对高水平运动队文化考试成绩有明确分数划定的省份,按其要求执行。

符合学校录取要求的考生人数,如果超过分项目分位置招生计划,将按照考生专业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二)文化课单独考试考生

学校面向一级运动员及以上的单独招生考生,必须参加国家体育总局统一组织的运动训练专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单独招生文化课考试,文化课最低线不得低于运动训练专业统一划定的文化课最低线,学校确定并公示的此类考生拟录取人数不超过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计划的20%。

九、违规处理

对在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中违规的考生、有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所确定的程序和规定从严查处。

凡在学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考试中有作弊行为的考生,包括冒名顶替、伪造材料骗取报名资格、在专业测试中服用兴奋剂等情况,均应当认定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取消相关考试的报名和录取资格,同时通报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取消该生当年高考报名和录取资格。作弊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加强对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录取新生的材料复核和专业复测。对于复测不合格、入学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差异显著的考生,将组织专门调查。经查实属替考、违规录取、冒名顶替入学等违规情况的,一律取消该生录取资格,不予学籍电子注册,并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

十、其他

若教育部或生源省份的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政策和规定发生变化,则按新的政策和规定执行。

十一、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政编码:430023

咨询电话:027-83921022、83928885

监督邮箱:3007955762@qq.com

招生网址:https://zsb.whpu.edu.cn

武汉轻工大学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坐落于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的大汉口,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重点高校、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湖北省老牌一本招生高校。为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培养具有较高运动水平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根据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规定,结合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发展需要,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面向全国招生。

一、招生计划

项目

位置

计划

文化课

单独考试计划

文化课全国统考计划

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5%

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男子篮球(五人制)

前锋、后卫

0-4

0-2

0-2


中锋

0-1


0-1


女子篮球

(五人制)

前锋、后卫

0-4

0-2

0-2


中锋

0-1


0-1


女子足球

(十一人制)

前锋、前卫、后卫

0-10

0-1

0-2

0-7

守门员

0-1



0-1

男子羽毛球


0-7

0-1

0-1

0-5

女子羽毛球


0-7

0-1

0-1

0-5

合计


35

7

10

18

注:招生计划分为文化课单独考试计划和文化课全国统考计划两大类别,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的考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个类别报考,并参与这个类别的专业成绩排名。

二、报名条件

(一)考生应同时具备以下报名条件:

1.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方可参加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报名:

(1)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且高中阶段在省级(含)以上比赛中获得集体项目前六名的主力队员或个人项目前三名者;

(2)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者。

2.符合2023年高考报名条件,选择“文化课全国统考”的考生须报名参加高考;选择“文化课单独考试”的考生须报名参加体育总局统一组织的单独招生文化课考试。

(二)条件要求:

1.每人限报一个文化课考试类别和具体测试位置,其中报考男子篮球或女子篮球项目的中锋位置,男子身高须达到1.95米(含)以上,女子身高须达到1.80米(含)以上;

2.考生所持本人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中的运动项目应与报考的运动项目一致,否则视为报名项目证书无效;

3.考生报考的项目,如所在省(区、市)统一组织高水平运动队省级统考,考生均应参加省级统考且成绩达到合格及以上;

4.凡以集体项目比赛成绩取得运动员等级证书的考生,须由所代表的单位(学校或体育部门)出具证明材料(见附件1),证明考生为该集体项目中的主力上场队员;

5.凡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必须提供与高级中等教育相当的学习证明和成绩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助学校对其资格进行认定。未经资格认定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得报考。

三、报名

符合报名条件的意向考生,请于2023年1月10日8点至2月20日17点前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http://gaokao.chsi.com.cn/gspyddbm)报名并确认志愿,报名截止前,考生须将以下材料电子扫描件上传至系统:

1.《武汉轻工大学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报名申请表》(网上报名成功后通过平台打印申请表,由本人亲笔签名,教练员签署推荐意见,所在学校或单位审核盖章)扫描件;

2.运动员等级证书扫描件、等级证书查询认证结果截图或发证机关的书面证明扫描件;

3.符合报名条件的比赛获奖证书、比赛秩序册和成绩册扫描件(三者必须为同一比赛的相关材料,否则视为报名无效;请将本人名字标出;如秩序册、成绩册原件过厚,可仅上传封面、目录和有本人信息的相关页面,但专业测试现场报到时须提供整册原件;如有多次获奖均符合条件的,仅提供其中一次即可);

4.二代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

5.凡以集体项目比赛成绩取得运动员等级证书的考生,须提供主力上场队员证明扫描件;

6.凡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须提供学习证明和成绩单扫描件。

学校不接收纸质材料。考生上传扫描件申请表编号必须与报名系统中一致,逾期未完成报名或未按要求上传相关报名材料者视为无效报名。

四、资格审核

学校组织专家对考生报名资格进行审核,将于2023年3月1日前在学校本科招生网公布资格审核通过名单。

五、专业测试

(一)足球、羽毛球项目测试安排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规定,足球、羽毛球项目实施全国统考,考生须留意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相关通知,自行报名并参加全国统考。我校将根据全国统考成绩情况提出足球、羽毛球项目合格成绩要求,确定我校考试合格名单。

(二)篮球项目测试安排

现场报到:

1.报到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报到时须出示《武汉轻工大学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申请表》、二代身份证、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比赛获奖证书、比赛秩序册、成绩册等申请材料的原件;

3.集体项目考生须提供主力队员证明的原件,同等学力考生须提供学习证明和成绩单的原件,篮球项目的男子中锋或女子中锋须现场量身高;

4.考生须提前购买专业测试期间本人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报到时须提交保险单据原件,签订《反兴奋剂承诺书》,未购买保险或拒签承诺书者视为主动放弃考试资格;

5.考生须提前网上缴纳测试费用(缴费通道将于报名结束后另行发布),不接受现场缴费,缴费标准:120元/人。

适应场地:

1.适应时间:另行通知

2.适应地点:武汉轻工大学(金银湖校区)体育馆,考生凭准考证入场。

测试时间:

项目

测试时间

测试地点

篮球

测试时间另行通知

武汉轻工大学(金银湖校区)体育馆

测试要求:

1.考生应持二代身份证和准考证原件准时到达测试地点参加检录,迟到15分钟及以上者不予检录,视为自动放弃考试资格。

2.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测试过程将进行全程录像。

3.测试成绩(完成次数、时间、距离等)当场向考生公布,并请考生签字确认。

4.考生测试期间相关技术问题申诉,必须在测试期间解决,测试结束后不接受此类问题申诉。

测试程序:

专业测试严格按照学校招生简章中公布的《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专项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见附件2)进行。

六、成绩发布

1.学校在考生专业测试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将考试成绩上传“教育部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考生可在报名平台中查询成绩。

2.考生对学校考试成绩有疑问的,可于成绩发布之日后3个工作日内,向学校招生办公室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学校只对成绩是否存在漏评、加分错、登分错等情况进行复核,不重新评分,复核结果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考生,逾期不予受理。

3.考生对复核结果不满意的,可向学校信访部门(学校办公室)提出书面专业测试争议申诉。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将在7个工作日内将专业测试争议申诉结果答复考生。

七、合格名单

学校按照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依据考生专业测试成绩,分项目分位置择优确定合格名单,合格考生人数不超过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计划的2倍。

学校通过本科招生网和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合格考生信息,未经公示或公示没有通过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

八、录取

学校将充分考虑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标准,确定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所有拟录取考生须在2023年6月30日前,与学校签订《武汉轻工大学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协议书》,同时要按生源地省级考试招生机构要求填报学校志愿及录取专业,否则视为主动放弃录取资格。

(一)文化课全国统考考生

学校面向二级运动员及以上的统考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最低要求一般不低于生源省份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少数专业测试成绩特别突出的考生,不低于生源省份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5%,公示的此类考生人数不超过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计划的30%。在对高水平运动队文化考试成绩有明确分数划定的省份,按其要求执行。

符合学校录取要求的考生人数,如果超过分项目分位置招生计划,将按照考生专业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二)文化课单独考试考生

学校面向一级运动员及以上的单独招生考生,必须参加国家体育总局统一组织的运动训练专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单独招生文化课考试,文化课最低线不得低于运动训练专业统一划定的文化课最低线,学校确定并公示的此类考生拟录取人数不超过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计划的20%。

九、违规处理

对在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中违规的考生、有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所确定的程序和规定从严查处。

凡在学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考试中有作弊行为的考生,包括冒名顶替、伪造材料骗取报名资格、在专业测试中服用兴奋剂等情况,均应当认定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取消相关考试的报名和录取资格,同时通报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取消该生当年高考报名和录取资格。作弊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加强对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录取新生的材料复核和专业复测。对于复测不合格、入学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差异显著的考生,将组织专门调查。经查实属替考、违规录取、冒名顶替入学等违规情况的,一律取消该生录取资格,不予学籍电子注册,并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

十、其他

若教育部或生源省份的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政策和规定发生变化,则按新的政策和规定执行。

十一、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政编码:430023

咨询电话:027-83921022、83928885

监督邮箱:3007955762@qq.com

武汉轻工大学2023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发布时间: 2023-01-05 00:35:51 浏览次数: 3264

一、学校概况

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坐落于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的大汉口,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重点高校、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湖北省老牌一本招生高校。学校聚焦“新工科”,服务“新农科”,发力“新医科”,协同“新文科”,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特色发展,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农学和管理学为两翼,工、农、管、理、文、经、医、艺、法、交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现有常青和金银湖两个校区,设17个教学院(部),举办有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0000余人。拥有本科专业7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国内一流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4个,优势特色学科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16个领域),湖北省立项建设博士点3个,被列为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55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建有全国唯一“中国油脂博物馆”。

二、艺术设计学院简介

艺术设计学院溯源于1996年开设的包装工程专业,2003年学校组建艺术设计系,2011年与人文科学系合并组建艺术与传媒学院,2021年调整为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艺术设计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6人,博士13人,硕士生导师20人,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教师30人,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与学历学位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此外,学院还聘有常青学者和20余位海内外知名美术与设计学者和业界人士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学院现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三个本科专业以及“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其中视觉传达设计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学院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三位一体建设,获批省级一流课程6门,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5个;食物与健康产业创新设计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被评为四星级专业。

学院配备有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陶瓷艺术设计实验室、木工工艺实验室、丝网印刷实验室、快速成型实验室、视觉传达设计实验室、数字艺术创意实验室、交互设计实验室、数字影像实验室、虚拟演播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机房等综合实验室17个;建有大学生双创空间及多个研究生工作室,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设计实践与创作需求。“良品优生”校企合作项目获批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平台在现代产业发展和区域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院以设计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为重点,以人文素养与设计理论为支撑,以食物与健康领域设计与创新创业为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联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设计人才。近年来,学院师生荣获IF设计奖、红点设计奖、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挑战杯”等各类国际国内学科竞赛奖项400余项;公开发表或出版学术论文、文艺作品300余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学生踏实好学、勇于创新,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注重凝练学科发展特色,围绕“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领域”大力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4项、湖北省社科基金1项、其它省厅级研究项目50余项;科研进帐经费累计1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三、专业介绍

(一)视觉传达设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培养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最新动态、兼顾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掌握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艺术的相关设计规范,并能够系统运用视觉传达领域专业理论与技能,对复杂视觉设计问题进行创新设计与表现的综合能力;具备独立品牌视觉设计与策划、新媒体界面设计、广告设计、文创产品设计、视频剪辑、营销策划等专业技能,兼具学术研究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环境设计--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培养掌握环境设计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具备综合运用多元知识解决环境设计领域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注重团队协作,善于沟通表达;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兼具科学精神与艺术素养,品德优良,信念执着,能够在环境设计及相关领域从事一定研究及实践,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创新型设计人才。

(三)产品设计--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培养学生理解、探索产品与生活和健康的关系,熟练运用先进的产品开发设计原理、方法与工具的能力,掌握自然科学、美学、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具备中国文化底蕴,具有扎实的产品设计理论基础、优良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较高的现代设计素养的产品设计人才。同时,重视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创新设计思维和良好的沟通与协作的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具备在工业产品的开发、设计及传统工艺传承等领域从事实践与研究工作的能力。

四、招生对象和条件

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条件;遵纪守法,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者。

五、招生省份及计划

学校2023年面向湖北、上海、河北、江苏、浙江、河南、湖南、广西、贵州等省份招收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本科生(具体招生计划以各省级招办核准公布为准),学制四年。

六、录取规则

2023年学校不单独组织专业校考,认可各省(区、市)专业统考成绩。考生专业成绩必须达到生源所在省(区、市)划定的省级统考本科专业合格线,且文化成绩达到相应批次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考生投档成绩根据当地统一规定换算标准执行,以“分数优先”原则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若无明确规定的,我校将根据综合成绩=高考文化成绩×40%+省级统考专业成绩×60%,按照考生的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七、专业分流

设计学类专业按大类招生,第一学年实行大类教学,第二学年根据个人志愿和考核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其专业。

八、收费及管理监督

(一)学费标准

学校实行学分制收费,学分制学费由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构成。按学年制收费的学费总额为学生按照培养方案正常完成学业所缴纳的学分学费(不含重修、辅修、双学位学分学费等)和专业学费之和。

上述收费标准最终以湖北省发改委、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的《武汉轻工大学2023学年收费目录清单》为准。

(二)入学资格复查

学校将对艺术类专业录取的新生进行材料复核和专业复测。对于复测不合格、入学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差异显著的考生,将组织专门调查。经查实属提供虚假作品材料、替考、违规录取、冒名顶替入学等违规行为的,取消该生录取资格,并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倒查追责。

九、招生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7-83921022 、027-83928885

邮箱:3007955762@qq.com

本科招生网:http://zsb.whpu.edu.cn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政编码:430023 


http://sg.whpu.edu.cn/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http://shenggong.whpu.edu.cn/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http://hhxy.whpu.edu.cn/

机械工程学院

http://jx.whpu.edu.cn/

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http://sasne.whpu.edu.cn/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http://eied.whpu.edu.cn/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http://sjxy.whpu.edu.cn/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http://tm.whpu.edu.cn/

管理学院

http://gl.whpu.edu.cn/

经济学院

http://jjxy.whpu.edu.cn/

艺术设计学院

http://yssj.whpu.edu.cn/

人文与传媒学院

http://wcxy.whpu.edu.cn/

医学与健康学院

http://yx.whpu.edu.cn/

外国语学院

http://fld.whpu.edu.cn/

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学院

http://secollege.whpu.edu.cn/



选择样式

选择布局
选择颜色
选择背景
选择背景